登录后即可观看视频
证道经文:以赛亚书40:1-2、27-31
证道文字:
当我们美好的愿望落空、计划受挫、惧怕成为现实,经历失败和亏损时,神仍然值得倚靠吗?当我们咎由自取,而落入痛苦之中时,我们可以信靠神吗?灰心失望可能让我们产生质疑神的想法,苦难可能引致我们怀疑神是否已经丢弃我们。他还爱我们吗?他是否会帮助我们?他是否有能力帮助我们?这些我们将在今天的经文中找到答案。
根据以赛亚书的内容可将其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分别针对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1-39章为上半部分,针对的是公元前8世纪晚期的事。公元前722年亚述帝国毁灭了北国以色列,并在公元前701年进攻南国犹大。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神差派先知以赛亚反复地警告南国犹大,若他们不在困境中回转归向耶和华,必将面临审判,灭亡终必临到。先知责备百姓,指出他们和列邦的罪,并督促他们悔改信靠神。但刚硬不悔改的犹大最终导致了耶路撒冷圣殿被毁,国破家亡,百姓也被掳至巴比伦。而本书的下半部分40-66章,针对的是公元前586年犹大灭国被掳后,神要通过先知以赛亚去安慰那些痛苦不堪的流亡子民,虽然他们是咎由自取,且自食其果,但神应许要救赎他们,他愿意提供安慰和盼望给绝境中沮丧失望的百姓。第40章回答了被掳之人的疑问,就是神拯救的意愿和拯救的能力。百姓被掳既不是因为神弃绝了他们,也不是因为神没有能力保护他们。神仍然值得信靠,并不会因为他们的悖逆而告终。
一、神要(愿意)拯救
“你们要安慰、安慰我的百姓。要对耶路撒冷说安慰的话”(赛40:1-2)。首先神向百姓显明他的心意,他顾念他们的苦情,他没有忘记他们,虽然他们拒绝神,但神却没有弃绝他们,他仍然称呼他们为“我的百姓”。神没有忘记他给以色列列祖的应许,亚伯拉罕之约仍然有效,大卫之约仍然有效。虽然他容许耶路撒冷被毁,容许百姓被掳,容许他们经历灾难,但他从未忽视他们的困境。神的应许不会落空,神救赎的计划从未停止。虽然百姓像悖逆的儿女一意孤行、跌跌撞撞、伤痕累累,但天父还是在关键的时刻冲过来,把他们“抱在怀中”(赛40:11)。
安慰的内容,即“他争战的日子已满了,他的罪孽赦免了,他为自己的一切罪,从耶和华手中加倍受罚”(赛40:2)。得安慰的前提是因为罪孽被赦免了,公义之神不会再追讨他们的罪,因为从罪而来的刑罚已经止息。这里有一个比较难解的地方——为什么加倍受罚?刑罚并不能补偿罪孽,在刑罚上加倍毫无意义,过度的刑罚与神公义的属性相悖。原文是“他为自己的一切罪,从耶和华手中加倍领受”。“受罚”一词根本没有在那节经文中出现。“从耶和华手中加倍领受”修饰的是前面的赦免,百姓为自己的罪从耶和华手中加倍领受的是神赦免的恩典。他们被掳是有时限的,受管教的日子是暂时的,因为神亲自还清了罪债,且加倍偿还了。神是怎样加倍偿还的呢?
“加倍偿还”意味着神赐给我们的救恩足以使我们罪得赦免,并且不是仅仅足够而已。他赐给我们的救恩是无比丰盛的,他给我们无比的爱,无比的尊荣。神看我们不仅是一个蒙赦免的罪人,他视为我们为他的珍宝。这怎么可能呢?在后面的内容中,以赛亚告诉以色列百姓,通过神为受苦的仆人这一切变得可能。透过新约我们更加清晰地明白,在那位受苦的仆人——耶稣基督里,这一切成为了现实。
“神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神的义”(林后5:21)。耶稣基督不仅担当了我们本该承受的刑罚,也替我们活出了本该活出的生命。我们人生中的失败不仅归到耶稣身上,他还承受了我们应有的报应。圣经记载,当我们相信耶稣的那一刻,他伟大、完美的生命便归给我们,现在透过天父以耶稣所配受的一切来对待我们。这是我们从神的手中加倍领受的恩典,也是我们可以得安慰的原因。
二、神有能力拯救
神不但愿意拯救,也有能力拯救。宇宙的君王创造了世界万物,所以,世上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他,沙漠不能,众山不能,山洼也不能。人类的强大权势也不能拦阻。神以造物主的身份保证安慰的应许必将成就。受造之物与造物主的关系是完全不对称的,人在神面前实在微乎其微(参赛40:15)。无论人类的科技和文明怎样进步,也丝毫不能改变这一关系。全人类都联合起来,在神面前“都像水桶的一滴,又算如天平上的微尘”(赛40:15),多一点不能增加神的权柄,少一点也不会影响神的荣耀。
“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他的美容都像野地的花。草必枯干,花必凋残,因为耶和华的气吹在其上;百姓诚然是草。草必枯干,花必凋残;惟有我们神的话,必永远立定!”(赛40:6-8)
无论多么属灵的领袖,也难免软弱失败;无论多么可怕的仇敌,也会成为过眼云烟。“惟有我们神的话必永远立定”(赛40:8)。神既然已经应许彰显荣耀(参赛40:5)和牧养百姓(参赛40:11),就没有什么能拦阻他的旨意成就。第10节中我们看见他是满有权能的主。“主耶和华必像大能者临到,他的膀臂必为他掌权。”“膀臂”表明大能,但那膀臂正在做什么呢?第11节:“他必像牧人牧养自己的羊群,用膀臂聚集羊羔抱在怀中,慢慢引导那乳养小羊的。”我们确信这位大能者不是粗暴的刑罚者,而是温柔的牧人。有一位藉着给弱者申张公义来施展大能的君王存在,有一位眷顾弱者的君王存在。大能与温柔结合在一起,公义与慈爱并行,这是何等的安慰!
三、人在等候中得安慰
既然拯救的意愿和能力都毋庸置疑,你们还有什么顾虑,不肯得安慰呢?先知反问百姓:“雅各啊,你为何说:‘我的道路向耶和华隐藏?’以色列啊,你为何言:‘我的冤屈神并不查问?’你岂不曾知道吗?你岂不曾听见吗?永在的神耶和华,创造地极的主,并不疲乏,也不困倦,他的智慧无法测度。”(赛40:27-28)来吧,归向神!在等候和盼望中得安慰。因为“疲乏的,他赐能力;软弱的,他加力量。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强壮的也必全然跌倒;但那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他们必如鹰展翅上腾,他们奔跑却不困倦,行走却不疲乏。”(赛40:29-31)
“等候”意味着顺服。除非你在生活各方面都这么说:“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否则你就没有把神视为君王。“一切山洼都要填满,大小山冈都要削平。”(赛40:4)要完全没有任何阻碍。这是迎接君王,预备道路该做的事情,毫无拦阻,完全降服。等候不是消极地什么都不去做,而是积极地交出主权,让神来做。最难做到的是放弃主权,我们需要在神面前谦卑下来,认识他是宇宙的主宰,是掌管历史进程的主。“等候”也意味着期盼或盼望,仰望神会供应我们所需用的一切。这包括我们默想神的品格属性和他的应许,祷告,并寻求荣耀他。
神不但有不可抗拒的大能,也有不可测度的慈爱,这给我们极大的安慰和盼望。所以我们应当毫无顾虑地向神交出我们生命的主权,全然倚靠他,顺服他。经文说:“那等候耶和华的必从新得力”,“从新”一词的意思是“改”,“更换”,“更新”,是指脱下旧装,换上新衣。不是再一次把失去的重新复原,而是指用神的能力替换我们自己的软弱。“他对我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后12:9)
我们在神的面前等候,他就加添给我们力量,即便我们在危机之中,也可以如鹰展翅上腾;即便面临诸多挑战,也可以奔跑不停;即便面对每日的苛求,也能忠心行走。处理生命(生活)中的麻烦,其难度要远远超过在危急之时如鹰展翅上腾。问题不在于我们是否“疲乏困倦”,而在于是否“等候耶和华”(赛40:31)。这是我们得胜的秘诀。
结语:今天的经文让我们明白,当神的百姓咎由自取,陷在困境中已无力挣脱时,神仍然是可信的,在艰难的日子里,神所向披靡的旨意和信实展现出我们确实可以信靠他。神值得我们信赖,这永不改变。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人生本就是多有艰难,少见平顺。生活往往让我们失望沮丧。我们的事业、工作甚至我们的家庭,都不能触及我们心灵最深层的满足。当人生常常比我们预料中更困难和混乱时,我们如何能牢牢地抓住盼望呢?真正的安慰不是倚靠我们变迁的环境。圣经清楚地教导我们:只有在神恒久不变的属性中等候他、顺服他、仰望他,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安慰。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