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后即可观看视频
证道经文:出埃及记14:10-14
证道文字:
在生活、工作等等事情当中,我们都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挑战。作为基督徒,面对挑战时我们会怎么做?该怎么做?这是我们在自己生命的经历中应该去思想并做出回应的。在圣经中,神所拣选、所拯救、所爱的子民,即以色列民,他们也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挑战,有劳苦的、有重担的、有生死存亡的。他们面对挑战时是如何回应的呢?在今天所读的经文中可以看到,当以色列民面对红海挡路,后面又有埃及追兵逼近,他们的反应如何?摩西又是怎样吩咐他们的呢?藉着今天的经文,藉着以色列人在面对挑战时,他们的光景以及摩西对他们的吩咐,来思想我们应该有的反应和应该做出的回应。
经文包括了两个小的自然段:第一段讲的是神对以色列人的吩咐;第二段讲的是埃及法老带着军兵如何追赶以色列民,甚至就要追上。后面的经文,记载的是神如何藉着摩西向红海伸杖,使海中露出干地,以色列民平安过了红海,而法老和他的军兵淹没在了红海之中。我今天的分享会集中在以色列民在面对前面红海挡路,后面埃及追兵逼近时的反应,以及摩西的吩咐。
以色列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我们的写照。神藉着摩西给予他们面对挑战的方法,让我们看到在面对挑战时我们的出路在哪里,倚靠是什么。
一、以色列人面对挑战的反应与表现
出埃及记14章10节记载,当埃及追兵临近的时候,以色列民的表现有三个方面:其一是甚惧怕,这是一种内在的状态;其二是向耶和华哀求;其三是向摩西说了一段话。这三个表现既有他们内心的状态,又有他们口所表达的,口所表达的既有向神的,又有向神仆人——他们的领袖摩西的。三个表现中,既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既有向人的,也有向神的。他们的惧怕和向耶和华哀求,经文描述得很少,但他们向摩西所说的话,圣经的记述是偏多的,远远超过了“甚惧怕”和“向耶和华哀求”。“甚惧怕”是他们内心状态的反应,也是所有面对挑战、面对恐惧、面对极大艰难时的人所共有的一种反应,是非常自然的,且是无可厚非的。在这种状况下,我们可能会自己给自己壮胆,告诉自己别怕;也可能身边的人会给我们鼓励。但我们内心的恐惧不会因为这些而除去,面对挑战惧怕是很自然的。面对生死的挑战,以色列人甚惧怕,也是理所当然。
神的子民,在经历了神之后,他们向神发出哀求,也是自然所为。虽然圣经没有记载他们如何向耶和华哀求,但是遇到艰难挑战,一个认识神的人向耶和华哀求是自然的。如果一个经历过神的子民,一个自称为认识神、敬畏神、信靠神的人,在经历挑战的时候,不祷告、不哀求、不倚靠,而是让一切顺其自然,这就引人怀疑了——他真的信神吗?他真和神有关系吗?我认识一位弟兄(被赞美诗所吸引而信了主),他在信主之后也聚会、读经,唯独很少做一件事——祈祷。在他平安稳妥的时候,他觉得不祈祷也没事,以致成了习惯。后来他得了非常严重的病,这时候,照着常理,我们应该是去抓住神、倚靠神、祈求神,但这个弟兄依然不祷告。他不祷告有两个理由:一是全世界这么多人向神祷告,神能顾得过来吗?二是如果神要救我,不祷告,他也会医治我;如果神要接我走,我祷告也会照样被接去。他看似把主权完全交给了神,但也反映出他对神的认识以及他与神的关系。
在生活中,谁家的孩子有需要的时候不向父母寻求帮助呢?除非关系不好或是太过于惧怕。以色列民经历过神、认识神,并且对神有很多的看见,所以,当他们在经历艰难的时候,向神发出哀求是自然的。
圣经较多地记载了他们向摩西所说的话,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他们对摩西说:‘难道在埃及没有坟地,你把我们带来死在旷野吗?你为什么这样待我们,将我们从埃及领出来呢?我们在埃及岂没有对你说过,不要搅扰我们,容我们服侍埃及人吗?因为服侍埃及人比死在旷野还好。’”(出14:11-12)这是他们向摩西所说的话,话语中都是对摩西的质疑。他们质疑摩西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他们在向摩西发怨言,还特别说了一句“因为服侍埃及人比死在旷野还好”。
他们认为在埃及固然经历格外的劳苦,甚至经历死亡的威胁,但毕竟他们没有死,可现在却要面临着死。他们的怨言看似是在向摩西发的,是在质问摩西,而事实上他们的怨言是对藉着摩西拯救他们出来的神发的。因为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不是摩西的想法,不是他想要做的,而是神拣选摩西、差派摩西做的,是摩西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脱之后,神让他必须要承担的一项责任,是神给他的使命。当然,神藉着摩西拯救以色列民,也更是基于他们向神所发出的哀求。“耶和华说:‘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困苦,我实在看见了;他们因受督工的辖制所发的哀声,我也听见了。我原知道他们的痛苦。我下来是要救他们脱离埃及人的手,领他们出了那地,到美好宽阔流奶与蜜之地’”(出3:7-8)。神藉着摩西要把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拯救出来,其实是基于他们的哀求,因为他们受的困苦,神看到了;他们发的哀声,神也听到了。然而在面对着红海挡路、埃及追兵临近的时候,他们却再次埋怨摩西,质疑他的动机和目的。
当神藉着摩西把他们领出来的时候,是要让以色列人死,还是要让以色列人活?是要让他们继续受更大的捆绑,还是让他们得自由?神把他们带出来,是因为看到了他们的困苦,听到了他们的哀声才拯救他们,还是让他们离开,藉此受更大的困苦,听他们更大的哀声呢?神不但要救他们脱离苦楚,脱离奴役,神还要把他们带到应许之地,就是流奶与蜜之地。然而,我们看到,以色列民在面对红海、面对埃及追兵、面对生死挑战的时候,他们却发怨言,向神所差派的仆人发怨言,向神发怨言。
我们或许会说以色列人不应该这样。从以色列人的身上,我们有没有看到自己的影子?回想我们生命的历程,在面对挑战时,是不是也和以色列人有相同的表现呢?有哀求,但哀求之中是不是也有对神的怨言?有惧怕是自然的,但怨言却是不应该有的。作为神的子民,神是我们的牧者,是我们的帮助,他引领我们,扶持我们,供应我们,也应许作我们的盾牌、避难所、高台,他是我们永永远远的倚靠。所以,看以色列民在面对挑战时的表现和反应,我们就能够看到自己。希望我们能因着看到自己就回转向神。
二、神藉着他的仆人摩西对以色列人的吩咐
一是不要惧怕;二是只管站住;三是看耶和华今天向你们所要施行的救恩;四是只管静默,不要作声。当看到神藉着摩西给予以色列人这四项吩咐的时候,我们有什么感受?有没有觉得其中有三项不合常理?即不要惧怕;只管站住;只管静默,不要作声。因为人在面对生死挑战的时候惧怕是很自然的表现,在害怕的时候找出路,奔跑、呼喊也是自然。摩西的这三个吩咐看似都是有违常理的。为什么摩西如此吩咐,以色列民却又能做到呢?
其实关键在第三个吩咐——看耶和华今天向你们所要施行的救恩。惧怕因环境而来。寻找出路,不能静默、会出大声是因只看环境。摩西让他们不要惧怕,只管站住;只管静默,不要作声。这是让他们把目光从环境转离,定睛在耶和华神那里。摩西又说:“因为你们今天所看见的埃及人,必永远不再看见了。”(出14:13)他们要看见这个大神迹——神对他们施行的救恩,神给他们开路的结果。此外还让他们看到一个应许——耶和华必为你们争战。因此只管静默,不要作声。摩西让以色列人的目光从环境、红海、追兵,从没有出路的境况转向神,神是出路、是倚靠、是根本,也是他们不惧怕、站住、静默的根本所在。
我们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打倒了,却不至死亡(参林后4:8-9)。四面受敌了怎么还没有被困住?因为神给他开了一条通天之路;打倒了,为什么还没有死亡?因为神存留他的生命,没有把他的生命交给那些打他的人。神把以色列民从埃及领出来,不是要使他们死在旷野,而是要让他们经过旷野进入迦南这流奶与蜜之地。神既把他们领出来,必负他们一切的责任。神许可他们经历这挑战,甚至可以说是神在引领他们走这样一条路。神使他们经历这挑战的目的是什么?“‘我要使法老的心刚硬,他要追赶他们,我便在法老和他全军身上得荣耀,埃及人就知道我是耶和华。’于是,以色列人这样行了。”(出14:4)神以此让埃及人知道,神就是耶和华,拯救以色列人的就是耶和华。藉着这样的挑战,以色列人能再次经历这一位拯救他们出埃及地的耶和华,耶和华也必在他们所行的路上一直拯救他们、保护他们、供应他们、看顾他们,直到他们进入迦南应许之地。
三、面对挑战之时的出路
摩西的吩咐让我们看到在面对挑战之时出路在哪里,出路是什么。不是靠自己无谓的挣扎和努力,而是仰望神、倚靠神。旧约圣经也告诉我们,神在旷野开道路,在沙漠开江河(参赛43:19),他也同样是在海中开道路的神。神藉着摩西伸杖使红海的水分开,以色列人过红海如行干地,而埃及军兵却被淹没在红海中。以色列民在那一天看到了神向他们所施行的救恩,看到了埃及军兵的灭没,看到了神为他们争战。他们再一次经历了神、认识了神,在出埃及记第15章,摩西及以色列民向神发出了颂歌。
面对挑战,我们最根本的出路乃是神,最根本的倚靠乃是神。神是永不改变的神,是救我们的神,是引领我们的神,也是保守我们,看顾我们,作我们的避难所、高台、盾牌,作我们永远的倚靠的神。因此,面对着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挑战,可以回想我们以往是怎样反应、怎样对待的,思想以后又该怎样反应、怎样对待。或许弟兄姊妹会说,我们作为神的子民,在信了主以后应该一帆风顺,一路平安,不经历挑战。然而圣经中从来没有应许神的子民在认识神、接受神、信靠神之后,就被放在了温室之中。相反我们依然生活在世间,依然会经历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挑战。所以,当面对挑战的时候,始终要记得发怨言不解决问题,无论是向神发怨言,或是向人发怨言都于事无补。
在面对挑战时,我们最好的出路就是仰望神、倚靠神,看神以及神的作为,因为他应许作我们随时的帮助和永远的倚靠,要时时刻刻与我们同在。愿神帮助我们,怜悯我们,透过这样的信息,透过以色列人的经历,透过摩西的吩咐,让我们再一次看到神的应许以及神的作为,还有神自己,使我们能够靠着神来度我们在世的年日,靠着神面对我们所经历的挑战。愿神祝福他的话语,也祝福每一个听他话语的人。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