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上所有的

陈瑞红
主日证道

登录后即可观看视频

证道经文:使徒行传3:1-8

证道文字:

使徒行传3章1-8节记载的是彼得和约翰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在一个生来瘸腿的人身上所行的神迹。

一、神迹发生的时间和背景

圣经记载:“申初祷告的时候,彼得、约翰上圣殿去。”(徒3:1)“申初”指的是下午三点。按照传统,犹太人每日祈祷三次(参但6:10;诗55:17),分别在巳初(上午九点)、晌午(正午十二点)、申初(下午三点)。这节经文有两个关键词需要我们注意,就是“祷告”和“圣殿”。

作为基督徒,我们每天至少要有五次祷告。早晨睡醒之后,我们要藉着祷告来到神的面前,把一天的时间交托给神,祈求圣灵引导我们行在神的旨意当中,讨神的喜悦。在吃早饭、午饭、晚饭的时候,我们要献上谢饭的祷告,感谢神赐予我们食物,也祈求神赐给我们属灵的吗哪。晚上睡觉之前,我们也要来到神的面前,感谢神带领我们平平安安地度过了一天,如果我们有哪些地方得罪了神,求神饶恕赦免我们。也要把我们一夜的睡眠交托给神,求神与我们同在。

那么,一天五次祷告是不是就足够了呢?使徒保罗教导我们:“要常常喜乐,不住地祷告,凡事谢恩,因为这是神在基督耶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帖前5:16-18)可能有人会说:“如果不住地祷告,那还要不要生活、工作、学习了?”其实,祷告有不同的形式,不一定非要一直跪在那里。我们做饭的时候可以向神祷告,求神让我们做的菜既美味又有营养。我们工作的时候也可以向神祷告,求主赐给我们聪明智慧把工作做好,藉此来荣耀神。所谓“不住地祷告”指的是我们的心要常常亲近神,与神联合。

另外,早期的基督徒大多出自犹太教,他们仍然保留着一些犹太教的规矩和礼仪,比如去圣殿聚会祷告、在圣殿里传福音。后来,由于耶路撒冷的教会遭受逼迫,基督徒被迫离开耶路撒冷,但他们也把福音带到了各个地方,使福音在外邦得到了广传。

经文讲到:“有一个人,生来是瘸腿的,天天被人抬来,放在殿的一个门口,那门名叫美门,要求进殿的人周济。”(徒3:2)这个生来瘸腿的人没有工作能力,没办法通过劳动赚取生活所需,只能寄希望于人的帮助和怜悯。“天天被人抬来”包含了两个细节,一是有一些很有爱心的人愿意帮助这个瘸腿的人,二是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了很久。

然后经文记载:“他看见彼得、约翰将要进殿,就求他们周济。彼得、约翰定睛看他。彼得说:‘你看我们。’那人就留意看他们,指望得着什么。”(徒3:3-5)彼得和约翰很有爱心,他们并没有忽略这个生来瘸腿的人,而是“定睛看他”,细心观察他到底需要什么,应该给他什么。同样,这个人也“留意看他们”,表明他的顺服和专注。

“彼得说:‘金银我都没有,只把我所有的给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叫你起来行走。’”(徒3:6)可能这个人期望得到一些食物或金钱,但是彼得说的话让他大失所望。作为当时教会的带领者,彼得其实有教会奉献款项的支配权,但是他深知金钱只能帮这个人一时,帮不了他一世,他最需要的是行走的能力,生活的能力。所以,彼得给予这个人的不是暂时的金钱或食物,乃是主耶稣基督的名,要叫他得着生命的好处。

二、“所有的”指什么

今天,我们所有的是什么?是房子,是车子,是各种各样的物质财富,还是耶稣基督?金钱纵然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却给不了人生命,也无法满足人属灵的需要。惟有耶稣基督可以供应人的生命,满足人心灵深处的饥渴,因为他是生命的源头。

1.基督徒应该追求属灵的丰富,而不是属地的财富。

福音书记载:“耶稣出来行路的时候,有一个人跑来,跪在他面前,问他说:‘良善的夫子,我当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可10:17)耶稣对他说:“你若要进入永生,就当遵守诫命。”(太19:17)少年财主说:“夫子,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可10:20)“耶稣说:‘你若愿意作完全人,可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那少年人听见这话,就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太19:21-22)这个少年财主看重的是他的财宝,他不愿意跟耶稣走舍己的道路。

圣经还记载了一个无知财主的比喻。“有一个财主,田产丰盛,自己心里思想说:‘我的出产没有地方收藏,怎么办呢?’又说:‘我要这么办:要把我的仓房拆了,另盖更大的,在那里好收藏我一切的粮食和财物,然后要对我的灵魂说:灵魂哪,你有许多财物积存,可作多年的费用,只管安安逸逸地吃喝快乐吧!’神却对他说:‘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路12:16-20)金钱虽然可以丰富人的生活,却无法拯救人的灵魂。

回想我们的祷告,我们向神求的是什么?是“神啊,求你让我的孩子顺利考上大学”,是“神啊,求你让我的生意赚更多的钱”,还是“神啊,求你让我属灵的生命在你真理的浇灌之中更加长进”?圣经告诉我们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太6:20),因为我们在地上“是客旅,是寄居的”(彼前2:11)。世上的财富是暂时的,只能享受几十年而已,但天上的财宝则是存到永远的,可以让我们在永生里享受。所以,我们要追求属灵的丰富。

2.如果一味追求属地的财富,就会忽略属灵的生命。

耶稣基督教导我们:“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侍奉神,又侍奉玛门。”(太6:24)我们不要因为注重追求属地的财富而忽略了属灵生命的建造。

使徒保罗讲到:“似乎忧愁,却是常常快乐的;似乎贫穷,却是叫许多人富足的;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林后6:10)保罗为了不累着教会,自己制造帐棚来满足生活所需,一有时间就去传福音,建立神的教会(参徒18:3-4)。在布道过程中,他遭受鞭打和监禁,但是他知道自己是为主做工,所以他心里是喜乐的。可能我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但是当我们把神的真理分享给更多人的时候,得到的是灵里的富足。虽然我们没有豪宅豪车,但是我们拥有主耶稣基督,他是创造宇宙万有的神,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一切都在他的掌管之中,拥有主耶稣,我们就拥有了一切。

我们在生活中应当像众使徒一样,与主有亲密的交通,让主耶稣基督成为我们的所有。当别人需要的时候,我们可以与他们分享耶稣基督的权能,使更多的人与我们一同得着耶稣基督的恩惠。

三、如何回应神的救恩

接下来经文记载:“于是拉着他的右手扶他起来。他的脚和踝子骨立刻健壮了,就跳起来,站着,又行走。同他们进了殿,走着,跳着,赞美神。”(徒3:7-8)关于这个人痊愈之后的行动,圣经用了三个现在时的动词来描述——“走着”、“跳着”、“赞美神”,可见他得到神的恩典之后是何等的高兴!

以前,这个人是不能进入圣殿的,因为按照犹太人的规矩,身体有残缺者不可就近圣所(参利21:16-23)。得到医治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跟着彼得和约翰进入圣殿赞美神。这让我们想到了主耶稣医治的那十个长大麻风的人,九个都不知所踪了,只有一个回来“大声归荣耀与神,又俯伏在耶稣脚前感谢他”(路17:15-16)。作为基督徒,我们灵魂得救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感谢神,敬拜神,赞美神。

四、经文带给我们的反思

1.细心观察周围人的需要。

这个生来瘸腿的人每天都需要别人的帮助和施舍来保全自己的生命。彼得和约翰对他有怜悯之心,看到他更深层次的需要,就是身体得医治,灵魂得救赎,所以彼得带他认识耶稣基督,使他因信主耶稣而得着永远的生命。

其实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或是身体缺乏,或是灵里缺乏。有些人为了赚钱没日没夜地工作,结果把自己的身体都累垮了,其实是非常可怜的。我们是否细心观察过他们?是否看到他们灵里的需求?对他们有没有怜悯之心?我在带老年团契的时候经常对小组长们说:“我们牧养小组,不只是关心弟兄姊妹属世的需要,更要关心他们属灵的需要。”求主耶稣基督开启我们的眼睛,赐给我们敏锐的洞察力,使我们可以看到周围人的需要。

2.领受圣灵的能力,分享给有需要的人。

虽然我们不是使徒,但是神应许赐下同样的能力给我们。正如主耶稣教导我们:“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徒1:8)“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28:18-20)我们都是神的儿女,求神帮助我们,使我们可以凭信心从神那里领受圣灵的能力,把我们所拥有的主耶稣基督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3.倚靠耶稣基督做成神的工作。

这个瘸腿的人得到医治是出于神的怜悯和恩典,彼得能够施行神迹是出于神所赐的信心,因为他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叫这个人起来行走。彼得没有高举自己,而是高举耶稣基督。

保罗也给我们做了美好的见证。他说:“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林前2:2)保罗既是犹太人,又有罗马公民的身份,还在迦玛列门下按着严紧的律法受教,但是他没有宣传这些,只定了主意要把人带到耶稣基督面前,使人的信仰建立在耶稣基督这稳固的磐石之上。

彼得和保罗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就是高举耶稣基督。我们做神的工作,不是靠着自己的能力,而是靠着耶稣基督的名,藉着祷告向神祈求,也要将一切的荣耀归给神。这是我们应当切记的。如果我们的摆上是为了得人的夸奖,就中了魔鬼的诡计,落入骄傲的陷阱之中。无论是医病赶鬼,还是祷告讲道,这一切的恩赐都是神赐给我们的,为要让我们服侍他。我们的生命气息也是神所赐的,为要让我们活出他的生命,彰显他的荣耀。

最后,我愿意用一节经文和弟兄姊妹共勉:“这样,你们作完了一切所吩咐的,只当说:‘我们是无用的仆人,所作的本是我们应分作的。’”(路17:10)盼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存谦卑的心,献上自己,传扬福音,把我们所拥有的耶稣基督分享给更多的人。愿神祝福他自己的话语,也赐福听他话语的每一位弟兄姊妹。阿们!

    文章信息

    作者:陈瑞红
    时间:2024年1月21日
    分类:主日证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