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聚会

你们要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树上,自己就不能结果子;你们若不常在我里面,也是这样。

——约翰福音 15:4

    浪子回家

    证道经文:路加福音15:11-32 证道文字: 今天我们要分享一个关于浪子回家的故事,来自于路加福音15章11-32节。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故事,描写了一位父亲的慈爱和包容,正代表了我们的天父。经上记着:“耶稣又说:‘一个人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对父亲说:“父亲,请你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他父亲就把产业分给他们。’”在当时,父母(通常是父亲)去世之后,才会将家业转移给后代(特别是给长子),家业中也会有给小儿子的一部分。可这个小儿子等不及,要求现在就进行分配。对于小儿子的要求,父亲满足了他,把产业分给他。“产业”在原文(β ί ο ς )指的是“用以维持生计的必需资源”,吕振中译本译作“养生之资”。也就是说,这些产业是父亲维持生命的财富,尤其在他年纪老迈的时候非常重要。小儿子分家业的要求,以及他的离开,在当时社会是一件很负面的事。 经文接着说:“过了不多几日,小儿子就把他一切所有的都收拾起来,往远方去了。在那里任意放荡,浪费资财。”(路15:13)他远离了父家,放纵自己,任意放荡,浪费资财。正如箴言所说:“不劳而得之财必然消耗;勤劳积蓄的必见加增。”(箴13:11)小儿子白白得到一大笔不劳而获的财产,不懂得珍惜也不会善加管理,加上他的私欲,毫无节制,按照哥哥后来的说法,“这个儿子和娼妓吞尽了父亲的产业”(参路15:30)。他挥霍无度、花钱嫖妓。箴言说:“爱慕智慧的,使父亲喜乐,与妓女结交的,却浪费钱财。”(箴29:3)这话一点都不假。小儿子这么一折腾,耗尽了一切所有的,钱财挥霍得一干二净。更惨的还在后头:“既耗尽了一切所有的,又遇着那地方大遭饥荒,就穷苦起来。”(路15:14)古代世界常发生饥荒,而且十分严重。小儿子山穷水尽之时,又遇到大饥荒,他的那些朋友们也离开了他,他穷苦起来。 人在绝境中,会想方设法找寻出路。经文告诉我们:“于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个人,那人打发他到田里去放猪。他恨不得拿猪所吃的豆荚充饥,也没有人给他。”(路15:15-16)小儿子去投靠那地方的一个居民,“投靠”在这里是“受雇于某人”的意思,他被迫成为别人的雇工。之前在家里他不愿像哥哥那样作工,要了钱财到远方要寻找自由,享受美好的生活,却不知外面的世界里没有他想要的自由,他失去了一切,最终还受雇于别人。所以有人总结说:当神被排除在我们的生活之外时,享受就变成了奴役。当时,放猪是受人轻视的工作,犹太人禁止放猪。旧约圣经认为猪是不洁净的动物(参利11:7;申14:8),不可以吃,死的也不可以摸。在生活的困境面前,小儿子已经顾不上原则和底线了,他不仅放猪,还恨不得拿猪所吃的豆荚充饥,把生活过得一团糟。 经上说,“他醒悟过来,就说:‘我父亲有多少的雇工,口粮有余,我倒在这里饿死吗?我要起来,到我父亲那里去,向他说: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于是起来,往他父亲那里去。”(路15:17-20上)小儿子陷入绝境后才醒悟过来,正如诗篇中所说:“我未受苦以先走迷了路,现在却遵守你的话。”(诗119:67)“我受苦是与我有益,为要使我学习你的律例。”(诗119:71)苦难是神化了妆的祝福,神经常藉着环境向我们说话,不是要让我们在难处中灭亡,而是要让我们在难处中醒悟过来。小儿子醒悟过来,就知道自己最大的愚昧不是浪费资财,而是远离了父亲,回家才是他唯一的出路。虽然他回家的动机不纯——在外面混不下去才想起回家,但没有关系,一个人只要诚实地承认自己有限,明白世界的残酷,知道自己应付不了,就可以回家。 “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路15:18)。“天(ο ὐ ραν ός )”在这里间接指神。小儿子认识到自己得罪了神,又得罪了父亲。得罪的地方有哪些呢?他的贪婪、离家出走、浪费资财、堕落的生活方式,他对父亲的不负责任等等都是过犯。他承认自己得罪了神、得罪了父亲,也承认自己不配作儿子,现在只求父亲把他当作雇工就行了。正如那个税吏,“那税吏远远地站着,连举目望天也不敢,只捶着胸说:‘神啊,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路18:13)小儿子就是这样的心态,谦卑、真实,承认自己的罪。 小儿子说“我要起来……我要到我父亲那里去……我要对父亲说……”这是三个实际行动。他不仅想到要回家,而且立刻付诸行动,毫不犹豫,“于是起来,往他父亲那里去。”(路15:20)如果你有一个好的想法,就要付诸实际行动。小儿子立刻行动,返回家乡。他曾荣耀地离开,现在却落魄地回来了。在回家的路程中,他内心会有复杂的想法或者忐忑不安,迎接他的到底是什么呢?当初他那样决绝地离开,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他顾虑现在父亲家人又会怎么对待他呢。 圣经接下来讲到了父亲:“相离还远,他父亲看见,就动了慈心,跑去抱着他的颈项,连连与他亲嘴。”(路15:20)经文用几个动作描绘了父亲:看见儿子、怜悯(动了慈心)儿子、跑去抱着儿子,并亲切地亲吻儿子(热情的问安),这个画面描绘出了父亲的喜乐,是父亲对浪子的热情欢迎。小儿子预备好的说辞还没说完,只说了“父亲,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路15:21)。那句“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还没说,就被父亲打断了。“父亲却吩咐仆人说:‘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来给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把鞋穿在他脚上,把那肥牛犊牵来宰了,我们可以吃喝快乐。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他们就快乐起来。”(路15:22-24) 经文中的三种礼物(袍子、戒指、鞋)和食物(肥牛犊),都是父亲赐给小儿子的。上好的长袍证明浪子被接纳回到家中,代表荣耀和尊贵;戒指是权柄的标志;由于贫穷或者奴隶的身份,小儿子可能光着脚,父亲赐给他鞋穿上了。一系列的作为,显明父亲恢复了这个浪子儿子的身份。这就好像我们每一个接待耶稣为救主的人,神就赐给我们权柄作神的儿女,给我们儿女的身份和地位。肥牛犊是专门养在圈中,为重大喜庆的日子预备的。浪子回家,父亲用肥牛犊设宴席表达庆祝、喜悦,可见,父亲是多么高兴。别人可能会觉得小儿子是自作自受,回家的动机也不对,连小儿子都知道自己不配再作儿子。但父亲却不这样看,他最关心的是儿子死而复活,失而又得,所以就快乐。 总结小儿子的人生经历:1.索要家产,离家出走。2.挥霍放荡,罪中生活。3.穷苦潦倒,经历绝境。4.醒悟过来,悔改回转。他曾理所当然地要求父亲:“父亲,请你把我应得的家业分给我。”(路15:12)后来却说:“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路15:19)在远方,他失去了一切;在家里,他却得到一切,衣服、食物、欢乐的庆祝、朋友、父亲的爱和对未来的保证等。在远方,他经历苦难、体会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在家里,他体会到了怜悯和接纳。 回顾在我们的生命中:1.是否也曾得罪神、得罪人?2.是否也曾悖逆,生活在罪中?3.是否也曾遭遇困苦艰难,经历绝望?4.是否也曾自己寻找出路,结果还是挫败无奈?小儿子最终做出正确的选择,回转归向父亲,问题得到解决。 耶稣用浪子的比喻,目的是要我们看到,不管我们曾经做对还是做错,天父的爱是永不改变的,他无条件接纳每一个愿意回家的人,并会为我们指明前方的道路。 故事中,除了小儿子,还有一个人,就是父亲的大儿子。“那时,大儿子正在田里。他回来离家不远,听见作乐跳舞的声音,便叫过一个仆人来,问是什么事。仆人说:‘你兄弟来了,你父亲因为得他无灾无病地回来,把肥牛犊宰了。’”(路15:25-27)经上说:“大儿子却生气,不肯进去,他父亲就出来劝他。他对父亲说:‘我服侍你这多年,从来没有违背过你的命,你并没有给我一只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乐。但你这个儿子和娼妓吞尽了你的产业,他一来了,你倒为他宰了肥牛犊。’”(路15:28-30)大儿子将压抑多年的苦毒和不满全都倒了出来。努力工作,忠心顺服,不像弟弟那么悖逆,有很好的见证,是模范儿子,但父亲没有给他应得的奖赏,他抱怨父亲不公平。 哥哥眼中只看到一只山羊羔,拿自己得山羊羔与弟弟得肥牛犊相比。实际上他所拥有的很多。父亲最后劝慰他:“儿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路15:31)。一只山羊羔又岂能比得过父亲丰盛的产业呢?所以,哥哥的眼光在哪里呢?他看错了焦点和方向,要看父亲,而不是看弟弟。我们也要看神,而不是看旁人,和旁人作比较。父亲为小儿子宰肥牛犊,表达的是喜乐,不是奖励。当大儿子这么说的时候,显露出他的错误认知,他以为与父亲的关系,是因为自己作工多么努力,实际上,不是因为他做了多少,而是因为他就是父亲的儿子,是父子关系让他与别人不同。同样小儿子与父亲之间的关系也是独特的,父亲无条件接纳的是自己的儿子,这层关系不是人靠行为能赚取到的。 法利赛人以为靠好行为能够赢得赏赐和永生,当他们看到神对罪人的接纳和饶恕时,就反感——没有好行为的罪人凭什么得到神的接纳?耶稣为什么会与那些罪人在一起?他们不能也无法理解。但圣经告诉我们“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弗2:8-9)为什么无法出于自己?为什么不能出于行为?罗马书给出了答案:“就如经上所记:‘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没有明白的,没有寻求神的;都是偏离正路,一同变为无用。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罗3:10-12)我们都是罪人,没有人能夸口自己。 大儿子指责弟弟,对父亲说:“但你这个儿子和娼妓吞尽了你的产业”(路15:30上)。做哥哥的一眼看到弟弟的罪,因自己没有犯这些罪,所以他理直气壮地指责弟弟。他对失踪在外现今回来的弟弟很冷漠,毫不在意,没有怜悯之心。耶稣教导我们说,诫命中最大的两条是要爱神和爱人如己(参可12:30-31)。大儿子连弟弟都不爱,实际上他一样也犯了罪。从这个角度说,父亲失落的不是一个儿子,而是两个儿子:一个在外流浪的小儿子;一个虽然在家,却活得也像浪子的大儿子。 对大儿子,父亲同样充满慈爱和恩典,他跑去迎接小儿子,现在也来劝大儿子。“父亲对他说:‘儿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路15:31-32)一家人团圆了,多么美好!这就是父亲的心,就这么简单!经文两次提到“死而复活、失而又得”(路15:24、32)。耶稣用这个比喻,表达出天父对罪人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喜乐,好让法利赛人和文士明白,神对罪人的回转是多么欢迎和接纳。 对比一下小儿子和大儿子,可以发现:1.小儿子悖逆,在远方流浪,大儿子一直陪伴在父亲身旁。2.小儿子认识到自己犯了罪,大儿子说自己从来没有违背过命令。3.小儿子不敢奢望儿子的身份,哪怕成为雇工都行,大儿子宣称自己一直忠心服侍,却没有奖赏。4.小儿子经历苦难后,目光定睛在了父亲身上,大儿子的眼中却只看到弟弟有罪。5.小儿子一心只想进家门,回到家里,大儿子却不肯进去,拒绝父亲准备的宴席。 值得反思的是:两个儿子中,我们是像大儿子,还是像小儿子呢?也许我们曾经像小儿子,后来回家了,但回家后可能渐渐又活成了大儿子的样式。我们看到,这两个儿子,各有各的表现,父亲都爱。圣经告诉我们,神“要领许多的儿子进荣耀里去”(来2:10),许多的信徒、神的儿女都要被领到神的荣耀里去。一个软弱的弟兄回家,天父最喜乐,而一个已经回家并体贴神心意的人,就要脱离自义,放下各样的偏见、骄傲和指责。“要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彼前4:8)。 在耶稣的比喻中,还有一位最重要的角色,就是那位慈爱的父亲。这位父亲是一个欢迎浪子回家的父亲;是一个接纳包容原谅孩子的父亲;是一个为孩子回家而欢喜快乐的父亲。他会尊荣小儿子,同样地,他对大儿子也有着无比的耐心和恩典,了解他、劝慰他、提醒他。这位父亲代表满有慈爱怜悯和恩典的天父。诗篇中说“他没有按我们的罪过待我们,也没有照我们的罪孽报应我们。天离地何等的高,他的慈爱向敬畏他的人也是何等的大;东离西有多远,他叫我们的过犯离我们也有多远。父亲怎样怜恤他的儿女,耶和华也怎样怜恤敬畏他的人。”(诗103:10-13)天父就像耶稣比喻中所说的这位父亲,满有恩典和怜悯,对回转归向他的小儿子充满了爱和接纳,并欢喜快乐。 在路加福音第15章中,耶稣一连讲了三个比喻,都是关于失而复得、欢喜快乐的。当时,“众税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稣,要听他讲道。”(路15:2)这些被贴上标签的罪人从耶稣那里看到了希望。“法利赛人和文士私下议论说:‘这个人接待罪人,又同他们吃饭。’”(路15:2)他们指控耶稣竟然和罪人来往,认为这不对。于是,耶稣一连讲了三个比喻回应法利赛人和文士,都是关于失落之物失而复得的:失去的羊、失去的钱和失去的儿子。失去宝贵有价值的人和物,会带来忧伤难过,但失而复得就带来欢喜快乐。 失去的羊:一个牧人拥有一百只羊,其中一只走失了,牧人就去寻找那只迷失的羊,找到后比为那九十九只没有迷失的羊更加欢喜(参路15:4-6)。耶稣用这个比喻告诉我们:“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这样为他欢喜,较比为九十九个不用悔改的义人欢喜更大。”(路15:7) 失去的钱:一个妇人有十块钱,丢失了一块,她点上灯,打扫屋子,直到找到那丢失的一块就欢喜(参路15:8-9)。耶稣用这个比喻告诉我们:“一个罪人悔改,在神的使者面前也是这样为他欢喜。”(路15:10) 失去的儿子:父亲热情迎接,欢喜快乐,比喻中以父亲的话结束:“只是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路15:32) 失去的羊、失去的钱和失去的儿子,在失而复得之后就是极大的欢喜欢乐。我们是天父创造的,是他的儿女,他关心每一个与他分离的人,并会因失而复得有最大的欢喜。主耶稣不但与罪人一起吃饭,也与法利赛人一起吃饭(参路14:1),他没有把任何人排除在神的国度之外。神就是爱,充满慈爱和怜悯,他不是根据人的道德表现来决定是否接纳一个人。圣经告诉我们:“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3:23)神如果究察罪孽,谁也不能在圣洁的神面前站立得住,但只要一个人愿意归向神,神就用无尽的恩典来接纳他。 有个见证讲到一位女儿和她父亲的故事:国外一位著名的大布道家,有很好的名望,他的葬礼当时国家总统都参加了。这位布道家有好几个孩子,在葬礼上,其中一个女儿见证了她和父亲之间的事。她说当她二十一年的婚姻以离婚结束的那一年,她几乎崩溃,生活乱了,家里乱七八糟。家人觉得她最好换个地方重新开始,所以她决定搬到姐姐家附近。那里有个很好的教会,教会的牧师又介绍一个刚丧偶的帅哥给她认识,他们很快坠入爱河。但她的孩子们不喜欢这个男人,她想,他们都长大了,不了解我的情况,他们不能指手画脚,她认为这是她人生最好的开始。她的父母从另一个城市打电话来劝她:“亲爱的,你们的节奏能不能慢一些,让我们对他多一些了解。”这个女儿觉得他们没有做过单身父母,没有离过婚,又怎么能了解她呢?她固执、叛逆、犯罪,在新年以前嫁给了那个男人。然而,在24小时内她知道自己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后来她逃离了那段婚姻,婚姻再一次失败。而父母又是那么有名望的人,她该怎么办呢?她决定和父母谈一谈,她想回家跟父母见面。在两天的车程里,她脑海里充满了问题:我要跟父亲说什么?我要跟母亲说什么?要跟孩子们说什么?我是个失败的女人。他们又会对我说什么?她设想出很多可能:“你真是活该!叫你不要这么傻,你让我们全家蒙羞!你听好了,你不能叫你老爸,不能叫大布道家没有面子!”父母家在山上,开车盘山而上,在最后的拐弯处,当接近家的时候,她远远看到父亲站在那里等着她。当她下了车,父亲过来张开双臂拥抱她,什么也没有多说,只说了一句话,“欢迎回家!”没有羞辱、没有指责和批评,只有无条件的爱!这个女儿说:“我的父亲不是神,但是那天他向我显示了神是怎样的一位神。” 这位神的仆人、布道家的样式,正是浪子的父亲的形像,也正是天父的样式。当我们来到神的面前,带着罪和破碎、失败、痛苦、伤痕,天父同样会说:“欢迎回家!”弟兄姊妹,请对你身边的人说:“欢迎回家!”告诉身边的人:“天父爱你!他一直在等着你!” 感谢神的恩典!圣经告诉我们:“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约3:17)在圣诞月里,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地去体会:神就是爱,他永远是那位慈爱的父亲,永远在等待他的儿女回家。愿我们在天上的阿爸父神,赐福每一位听道的弟兄姊妹。愿一切的荣耀、颂赞和感恩都归给阿爸父神!阿们!

    许霞

    救恩的真实

    证道经文:哥林多 后书2:14-17 证道文字: 在哥林多后书第2章里,保罗再一次重申了他写哥林多前书与后书的出发点和目的。“我自己定了主意再到你们那里去,必须大家没有忧愁。倘若我叫你们忧愁,除了我叫那忧愁的人以外,谁能叫我快乐呢?我曾把这事写给你们,恐怕我到的时候,应该叫我快乐的那些人,反倒叫我忧愁。我也深信,你们众人都以我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我先前心里难过痛苦,多多地流泪,写信给你们,不是叫你们忧愁,乃是叫你们知道我格外地疼爱你们。”(林后2:1-4) 将近两年的时间里,我和弟兄姊妹持续不断地分享哥林多前书的内容。藉着上面的经文回顾一下哥林多前书,我们可以看到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中提到的两个重要的主题:一是要纠正哥林多教会的弟兄姊妹在教会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在基督里建立他们,让他们真正在主里有建造。 保罗藉着哥林多前书,激励我们要在基督里得到真正的建造。作为基督徒,救恩显明在我们心里,纠正并改变我们的生命,使我们出离罪恶,活在神的救恩里。 福音在基督徒的生命中、在今天的教会中纠正着我们,改变着我们。这纠正与改变的基础是什么?“神是信实的,你们原是被他所召,好与他儿子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一同得份。”(林前1:9)希望每一位基督徒都藉着耶稣基督进入神的里面,得享神所赐的丰盛生命。正如约翰福音所宣告的:“但记这些事,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并且叫你们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约20:31)对基督徒来讲,福音纠正和建造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生命得以改变,让我们在神里与耶稣基督一同得份。“所以,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务要坚固,不可摇动,常常竭力多作主工”(林前15:58)。基督徒要因着神给我们的生命,坚固不动摇,为主尽心竭力地工作(包括教会里的服侍,包括在世界上生活的每一天)。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救恩的真实”。救恩真实的基础是真实的救恩。真实的救恩,就是道成肉身(也是前两天平安夜庆祝的核心)。是耶稣基督道成肉身,丰丰满满地将神的恩典、真理和荣耀向我们彰显出来。藉着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来到世上,藉着这样的节日以及诗歌的内容,提醒我们真实的救恩已经成就在我们中间,成就在历史中,成就在你我的生命里。 一、藉着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我们看到神一切丰盛的恩典 正如诗歌中所唱,“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丰丰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参约1:18)。真实的救恩就是相信耶稣基督,接受耶稣基督为生命的救主。真实的救恩带给我们生命的改变和更新,让我们经历救恩的真实。我们因着真实的救恩得了生命,也因救恩的真实活在当下的每一天。说到真实的救恩与救恩的真实,要回归到耶稣基督对门徒的呼召里。耶稣对他们说:“来跟从我!”(可1:17)所以,他来了,将真实的救恩显明给我们,向普天下所有的人发出生命的呼召说:“来跟从我”! 藉着救恩的真实,我们看到保罗在哥林多后书第2章中表明自己一生跟随耶稣基督的过程。 因着保罗在哥林多前书告诉哥林多教会的弟兄姊妹,他计划再一次到哥林多教会里来,但因着行程的调整没有来,哥林多教会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就起来质疑保罗,认为他说话不算数,说了要来但没有来。保罗在哥林多后书第1章里已经做了澄清,告诉弟兄姊妹他旅行布道的过程一路向前,但不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选择和安排,乃是跟随耶稣基督走前面的道路。救恩的真实让我们看到,我们要过跟随耶稣基督的生活,让救恩的真实显明在我们的生命里,这是我们对耶稣基督呼召的回应。 当他呼召我们跟从他的时候,我们是否愿意说:“主,我愿意跟随你。”从岁首到年终,我们都仰望主,这就是跟随。跟随主不仅仅指我们来到神的面前,藉着节日,藉着主日来到教会敬拜神,跟随耶稣基督还指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内心对神的仰望。基督徒的一生当如保罗一样跟随耶稣基督前行,靠主而活。 二、救恩的真实是耶稣基督的得胜 耶稣基督的得胜,是神救恩真实的彰显。“感谢神!常率领我们在基督里夸胜”(林后2:14)。保罗所说的基督徒的这种夸胜,是靠耶稣基督而有的。不是说建立了一个教会,就完成了耶稣基督交托的使命。保罗没有把旅行布道时有多少人信主作为考评业绩的成果。经文中保罗说的不是“我得胜”,而是“夸胜”。原文里的“夸胜”是指凯旋而行。很多解经的前辈说,保罗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场景:在罗马帝国时代,军队打了胜仗,将军带领部队凯旋进城,全城的人都欢呼歌颂,迎接军队。保罗说在耶稣基督里夸胜,就是行进在凯旋的队伍之中,与主同行。 基督徒的人生,不论经历多么惨淡的岁月,面对多么艰难的处境,坚定的信心让我们知道,基督徒的得胜是因着耶稣基督的得胜,夸胜是指我们与耶稣基督一起凯旋而行的过程。信心让我们超越环境,超越个人的处境,真正看到我们在基督里的生命的境况。保罗的经历告诉每一位基督徒,在我们的生命里,救恩的真实是耶稣基督的得胜成为我们的得胜,是无论面临何种境遇,信心都让我们与神的儿子耶稣基督一起凯旋而行。 基督徒得胜的源泉和力量,来自于对耶稣基督的跟随。什么是对耶稣基督的跟随?很多人会发出感慨:牧师的工作真好!每天都生活在教会里,做的每件事情都很神圣。还有一些弟兄姊妹说就想呆在教会,教会多光明,多美好啊!教会的弟兄姊妹都用爱心在建造帮助我。但是透过圣经我们看到,哥林多教会也有问题,他们有纷争,有矛盾,混乱主的道。 如果你就近牧师的身边,相处久了,会发现牧师也有他的自私,有老我表现出来。你也会在一个团契里发现很多问题。正如保罗在经文里说到,有的人也会按照自己的私欲为利混乱主的道。“我们不像那许多人,为利混乱神的道”(林后2:17)。弟兄姊妹,在教会里,我们也会看到人因着罪而带来的败坏与伤害。世上任何一个组织、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成为你信心永远的帮助。就像我们常在诗歌中唱的:“惟有基督,惟有基督,除他以外,天上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在基督徒的信仰生活中,不断经历的就是神是我们真正的信心和唯一的信靠。 神在我们的生命里一直都在作工,让我们单单地仰望他、信靠他。这种单单地仰望和信靠就是我们常说的不要看人,不要看环境,一心一意跟随主。顺境中跟随主,逆境中要更加经历主、跟随主。一个基督徒,我们经历到的救恩的真实,就是藉着对耶稣基督的跟随,经历到他的得胜成为我们的得胜,耶稣基督是我们得胜的力量源泉。所以,在2024年最后一个主日,我想跟弟兄姊妹分享的是救恩的真实显明在你的生命里。基督徒的得胜不是在属世生活中的成功或失败,也不是在人前表现出来的属灵,而是在软弱时内心对神、对耶稣基督的认定,对他真实的信靠。这种认定和信靠是不再去追求用自己的价值标准和眼光来评断,而是愿意让神的成就和恩典成为我们生命的源泉。 三、基督徒得胜的源泉或得胜的开始是对耶稣基督的跟随 当我们经历救恩的真实是对耶稣基督真实的信靠和跟随的时候,救恩也会实际彰显出来。保罗在经文里告诉我们说:“感谢神!常率领我们在基督里夸胜,并藉着我们在各处显扬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林后2:14)鲜花用香味儿展现它的生命,那么基督徒在生命中彰显何种香味儿、何种氛围呢?保罗在经文里说得很清楚,不论走到哪里,救恩真实的体现就是要让我们在各处显扬那因认识耶稣基督而有的香气。 你是否真正认识耶稣基督?是否真正知道这种真理?耶稣基督在他的比喻里曾经告诉我们,有一些人到耶稣基督的面前来说,“主啊,我们奉你的名做了这许多事”,然后主对他们说,“我不认识你”。这些人说,“我们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异能,奉你的名传了很多福音,奉你的名做了很多很多的事”,但耶稣基督说,“我不认识你”(参太7:22-23)。为什么?因为当他们这样做的时候,他们没有真正认识主,没有真正在作主的工,而是在为自己得利,在混乱主的道。基督徒首先应该是一个跟随耶稣基督的人。你是否认识耶稣基督?如果不认识他,怎么来跟随他?如果不认识他,怎么让耶稣基督的得胜成为你的得胜? 救恩的彰显是基督徒的生命里有馨香之气。当我们认识耶稣基督的时候,真实的救恩就会显明出来。基督徒最熟悉最爱背的经文之一是“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我们接着往下背,“因为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信他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神独生子的名。光来到世间,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定他们的罪就是在此。凡作恶的便恨光,并不来就光,恐怕他的行为受责备;但行真理的必来就光,要显明他所行的是靠神而行。”(约3:17-21) 很多弟兄姊妹在领受了神的爱以后,想建立自己的义,建立以自我为中心的信仰,而不是建立以耶稣基督为中心,以神所启示的真理为标准的信仰。基督徒要走出自我,在十字架里得蒙拯救。“岂不知我们这受洗归入基督耶稣的人,是受洗归入他的死吗?所以我们藉着洗礼归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们一举一动有新生的样式,像基督藉着父的荣耀从死里复活一样。”(罗6:3-4)这种新生的样式就是真正知道,对基督耶稣信靠的过程中随时随在都需要付出信心,时时刻刻都需要依靠信心去行动。人最大的罪是对神的不信,对耶稣基督的不信靠。因着罪,我们远离神,行在黑暗里;当信主之后,神要我们进入光明里,真正过光明的生活。 耶稣告诉当时的犹太人,同样也是告诉我们:“信我的,不是信我,乃是信那差我来的。人看见我,就是看见那差我来的。我到世上来,乃是光,叫凡信我的,不住在黑暗里。”(约12:44-46)基督徒因着相信耶稣基督,跟随他、认识他,就会活在光明里。生活在光明中的人便能够分辨哪些是属撒但的,哪些是敬畏神的;什么是真正的敬虔,什么是徒有其表的生命,从而真正认识神,跟随神,并且因神赐下的光明照亮内心,成为光明之子。 基督徒能够行出光明之事,是因为他活在光明里。基督徒能够有馨香之气,是因为他的本性在主里面被改变了。圣经说:“乃是由于诚实、由于神,在神面前凭着基督讲道。”(林后2:17保罗就是靠着基督讲道。基督徒宣讲福音的时候,是否真的明白耶稣基督的真理?是否凭基督的真理而宣讲见证神的大能?基督徒经历到真实的救恩,还要藉着真实的救恩,跟随基督耶稣成为光明之子。 救恩是神向我们发出的生命永恒的呼召,让我们来跟随他、敬拜他、侍奉他。救恩也使我们真正分别为圣归给主,使我们出死入生,每一天都跟随主,靠主夸胜,行在凯旋的队伍中。救恩更让我们在每一件事上都信靠主,每时每刻都深深知道我们的生命不能离开主,因为离了主,我们什么都不能做。愿主在2024年的最后一个主日,藉着这样的经文坚固我们,使我们经历救恩的真实。愿主祝福他的话语。阿们!

    张斌

...11...
跳至
第 11 页,共 63 页